话题作文写作辅导

发布时间:2016-12-16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话题作文写作辅导》 教案济南二中语文组 骆红[学习目标] 一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二 揣摩并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话题作文的写作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情。在上此课前,学生已写过一篇作文,在《沟通

《话题作文写作辅导》   教案
     济南二中语文组  骆红
[学习目标]    一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二  揣摩并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话题作文的写作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情。在上此课前,学生已写过一篇作文,在《沟通》《宽容》《自尊》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文。统计,有33人选《沟通》,19人选《宽容》,10人选《自尊》。本节课目的是想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使他们消除对话题作文的畏难心理,理清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首先电脑显示屏显示两段有关话题作文的文字,让学生领会话题作文的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一 引导语
[提问] 高考作文连续四年一直考的是话题作文,那么,你心中的话题作文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话题作文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用一段提示性语句,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以启发作者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作文。 
二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2 揣摩并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三 话题作文的特点
  1 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三个体段
1出示材料2解说材料引出话题 3提出要求
  2济南市高三第一次统考作文题目是否话题作文,为什么?
[附作文原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宇宙中微小的一滴水,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太阳在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秋潭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依据以上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这篇作文,名为话题作文,实为供材料作文。观点只能是小中寓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3 由此得出话题作文与供材料作文中“材料”的不同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观点的载体,是作文立意的根据。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仅仅是引出、提示,考生完全可以对材料“弃之不理”。
在学生感悟、体会的基本上,师生共同得到结论
[话题作文的三不限特征]  不限文体  不限主题  不限题材
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思考话题作文审题的“三个确定”,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一 确定文体  二 确定中心  三 确定思路
四 按照这三个部分,结合学生的写作具体实际,师生共同讨论话题作文的写法。
(一) 确定文体
  1 [提问] 大家最常写的文体是什么? 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另外还可写成小说、戏剧、书信、童话、寓言等。  
  2 [学生讨论] 找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个有关自尊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同一个故事如果写成不同的文体,应注意什么?
  3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记叙文,要求生动具体;议论文,记叙的人和事只能退居到论据的位置;夹叙夹议的文章,也应该以议论为主。
写作时必须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力戒“四不像”文章。
(二) 确定中心
  1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古人那里学习文章究竟应该如何确定中心。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而启发学生写作文要立足现实,忌大而无当,泛泛而谈,应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2 在同学谈自己文章的中心的基础上,师生一齐归纳总结确定中心的方法,即1化大为小。把话题的内涵缩小,选择一个小的角度。
2化抽象为具体。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
(三) 确定思路
1让学生谈谈自己文章的思路,然后师生共同明确: 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记叙文,文喜看山不看平,注意选用倒叙的写作方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2在中心确定之后,应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胆地驰骋想象,充分地展示才情,酣畅地吐露思想,把一次作文当做一次和朋友真诚交流的机会。找几个写得比较有特色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对同学有所启发。
五 在电脑显示屏上打出这次作文中写得有特色的若干学生的名字,鼓励,并激励其他同学。
[佳作亮相]   于倩    《人生主旋律》    散文
             王贞    《自尊》         议论文
          宋盛蕊   《无言的沟通》  记叙文
[榜上有名]  丁云龙、王蓓蓓、邵奇等同学。
[出谋划策] 如何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加几分?恰当地选用排比是个好办法。在电脑显示屏上打出王贞、赵鑫、郝文嘉等学生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的语段。
[片段欣赏] 郭齐用诗歌形式写的文段《我赞美宽容者》、赵霞的文段。
六拓展运用及作业
 1 揣摩并修改你的文章,给文章起一个好的名字。
 2 [审题训练] 文题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是心灵的闪现,是精神的升华,也是人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活万象的折射与聚焦。    请以“牵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课后小结]  本节课较好完成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对话题作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通过这节课,学生既拓展了思维,又加深了认识,相信这对他们下一步的写作训练会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附:     
1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象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2“自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对于自尊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3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斧头借给我吗?那把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太无情无义了,这算什么邻居!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于是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自己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明其妙地站在那里。
王生的问题出在他与别人缺少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中都很重要。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离 骚 (节选)》  教 案
                  主备人   骆红
一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 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5)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6)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背诵
二、具体研习课文
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1)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2)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三、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汉 魏 晋 五 言 诗 三 首》 教 案
主备人  骆红
一  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白马篇》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和谐统一。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4  背诵。
(二)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4、教学时数:2课时。
四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你们想象中的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俊美英雄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有关的三首诗。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初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
(2)内容与形式总理。
(3)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讨论后明确: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
(1)《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
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B、中间两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C、重点品味最后四句。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别离之情最是难以派遣,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遂成为哲学上文学上永恒悲剧的意象。难怪有人评价,这两句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堪为诗歌上乘。
(2)《归园田居》的研习、品味。
A、让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然后自行欣赏、品味,在点拨中板书:误落尘网、鸟、池鱼、樊笼等词。
B、找出描绘平平常常农村生活图景的诗句,领会其美之所在。
C、重点品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轻快而自由。房前屋后,桑绕房舍,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着声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振翅高飞,引长鸣于桑数之巔,多么怡人的风景。多么悠闲的生活啊!
3、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
4、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 二 课 时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2)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1)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俊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2)"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次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3)重点赏析: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4)重点句品味:
"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
后半部分赏析:
(1)"长驱蹈凶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过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2)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的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三、课堂小结
四、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1)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
(2)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高中语文第四册练习
第12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粗读感知]
一题解与背景
1冯梦龙与“三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在小说方面 ,他编写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这三部书后人简称为“三言”。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书人讲故事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被称为“话本”。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并加入自己的创作,编成“三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总数为一百二十篇。“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短篇话本和拟话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总集,被称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它对我国的小说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三言”之后,拟话本的专集大量出现。凌濛初就是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两个拟话本集子,它们简称“二拍”。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不仅对当时文坛,而且对后来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
2关于课文
  本篇选自《警世通言》,这是一个十分动人的悲剧。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堪称杰作;即使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也决不逊色。小说不依赖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景和人物肖像的苛细描写,它通过人物性格直捷奔向戏剧。小说只写了五个人物,五个人都是活的,行走着的,出示灵魂的。哪怕柳遇春这样人物只是寥寥的几
笔,那种善良的长者风度也跃然纸上。老鸨的形象也没有作过分的喜剧性的夸张,不像别的小说中描写这类人物那样过火。另一个对戏剧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次要人物孙富,作者只用了他的一席话,就把他的全部五脏六腑都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至于两个主角,能以如此经济的笔墨,深刻地、和盘托出地揭示人物灵魂的例子,在中国小说中是并不多见的。小说一开始就把两个人物置于戏剧性变化的高潮,大踏步地却又摇曳有致地走上顶点。“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爱情的背叛,社会的险恶,使杜十娘除了毁灭生命以外别无选择。在杜十
娘的悲剧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痛惜与悲愤。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二填空
1我国小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话本。话本原指(       );到明代,(      )
称为“拟话本”。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它与《  》《  》合称“三言”,编辑
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   》,
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不仅在当时文坛上,而且对后来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
三语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在庠       纳粟入监           莲萼         鸨儿  
胁肩谄笑       教坊落籍       亵渎         仓猝
薄赆  倏       屏去左右       疏不间亲      
 椟       诟骂        名姝            钟馗
2解释下列词语
两弯眉画远山青       统口            千生万活
不招架               芳卿             庶易为力
权作浮居          不以贫窭易心         国色天香      
少领请诲          萍水相逢             说得入港     
 委决不下         观者如堵            命之不辰
3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女儿不统口。(改变原来的主张)
B不如早早开交为上。(抛开,了结)
C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容易)
D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不走正路)
4文中空格处所填词语正确的项是  
 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         ,侵犯朝鲜。朝鲜国王上表        ,
天朝发兵泛海          。有户部官         :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
纳粟入监之例。
  A    作战  告急  往救  奏准
B    作乱  告急  往救  奏准
C    作乱  告急  去救  奏准
D    作战  告急  去救  批准
 
[精读领悟]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挫此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孙富一见,魂不附体。十娘启朱唇,开皓齿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可检还之也。”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琼簪宝珥,充轫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采,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1分别选出对下面两处细节描写分析不当的一项
(1)    当李甲讲出他与孙富的卑劣策划后,“十娘冷笑一声……”
A杜十娘突然受到沉重打击,明白自己抗争结果后的极度悲痛和激愤。
B符合沉静的杜十娘的性格,也符合她在特定情况下的心态。
C表现了杜十娘极度的失望和悔恨。
D表现了杜十娘对李甲的轻蔑、谴责,比大骂一场更沉重得多。
(2)    十娘微窥公子,欣欣然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
A表现李甲在爱情和家族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B杜十娘想让李甲得到孙富的千金,以免上当受骗,是她善良、忠于爱情的体现。
C孙富的计划实现了,说明金钱和封建伦理取得了胜利。
D暗示杜十娘已然决定为了爱情、理想、自由,将义无反顾地投江自尽。
2选出对下面一段文字分析正确的几项是
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装束方完,天色已晓。
杜十娘为什么着意梳洗打扮?
  A原因是为了“迎新送旧”,不让孙富小看自己。
  B既出于职业的习惯,也出于女子爱美的天性。
  C是因为她已经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必死决心。
  D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她美丽动人的丰采。
E是为了向李甲展示她倾国倾城的姿色,以使李甲回心转意,改变初衷。
  F是为了表现她面对李甲的背信弃义、孙富的奸诈阴险而处惊不乱、从容、镇定的态度和坚强的性格特征。
3下列对作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歌颂了杜十娘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娼妓制度对妇女的残酷迫害。
  B小说中沉江一幕很有喜剧化色彩。杜十娘打扮后站在船头,岸上人山人海,船停在岸边,杜十娘一屉一屉地拉开百宝箱,让人看了满目的财宝后,连连把财宝投入江中,这些只是纯粹的喜剧表演。
  C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
  D小说的语言平实、幽默、风趣,而不是平板的叙事语言。
4杜十娘自遇李甲,“海誓山盟,白首不渝”,其私蓄之事为何临死方才相告?
 
5李甲与杜十娘备尝艰苦,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为何李甲最终对杜十娘中道而弃?
 
[巩固练习]
1 小说刻画的杜十娘的形象是鲜明的,有个性的,对于这点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杜十娘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特征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这一情节中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B杜十娘的形象之所以鲜明,得力于作者把杜十娘同李甲的形象对照着刻画。
C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手法,对杜十娘作了生动的刻画,使它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
D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使其形象更为鲜明。
2京师名妓杜十娘爱情悲剧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几项是
A 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
B(李甲)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惟甲居长。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
C妈妈几遍教女儿打发李甲出院,见女儿不统口,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好激怒他起身。
D人人如此,个个皆然,并没有个慷慨丈夫,肯统口许他一十二十两。
E公子道:“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
F孙富道:“彼既忠心为兄,必不忍使兄父子分离,定然玉成兄还乡之事矣。”
G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
3  选出对下列叙述有误的项是
A《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文字略有删节。
B《警世通言》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称。
C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长洲人,明末小说家。他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
D三言二拍的作者均是冯梦龙。
4下列作家名、字、号搭配正确的项是
A 曹雪芹——梦阮——芹溪居士 
关汉卿——已斋叟
B刘鹗——铁云——墨憨斋主人
  李白——太白——青莲居士
C冯梦龙——犹龙——洪都百炼生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
D吴承恩——汝忠——射阳山人
  欧阳修——醉翁——永叔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杂剧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著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汤显祖的《牡丹亭》。
  B“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同为我国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C《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的雨果,小说的主人公上埃斯梅达与卡西莫多;《复活》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女主人公是玛格丽特。
D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著名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这些作品表现了金钱万能、金钱万恶的主题。
6下面这段话的中心是“白娘子不满意许仙却又爱他”,空格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她找上了许仙,许仙的木讷和萎顿无法与她的情感强度相对称,她深感失望。她陪伴着一个已经是人而不知是人的尊贵的凡夫,不能不陷入寂寞。
这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她认识了,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拼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1但是,她是决不会舍弃许仙的。 2可怜的白娘子,在妖界仙人呼唤人而不能见容,在人间呼唤人也得不到回应。  3这种寂寞,是她的悲剧,更是她所向往的人世间的悲剧。  4是他,使她想做人的欲求变成了现实,她不愿去寻找一个超凡脱俗,即已离异了普通状态的人。
A3124             B 3214
C 3142            D  3241
[参考答案]
[粗读感知]
二1说书人所用底本    由文人模拟其体制写成的作品
  2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3 C      4 B
[精读领悟]
 1(1) C      (2) B           2C F                  3B
 4 杜十娘未向李甲透露私蓄,这是作者在情节上设置上的一个悬念,为小说高潮部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尽的戏剧化场景作了有力的铺垫。这实际上也是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一个暗示。从情感上来说,不告诉李甲其私蓄之事,是给自己或两人以后的生活留一条后路,若告诉了李甲,一怕李甲情感上难平,毕竟这钱财并非正道取之;二怕李甲大差大使,毕竟李甲曾有所为。
 5李甲生性怯懦,没有自己的主张,任人摆布,决不敢毅然打破在封建制度维护的下虚伪的阶级体面而与杜十娘共同生活;加之好利自私,畏惧家父威严,所以最终必然会中道而弃杜十娘。
[巩固练习]
1A    2BEF      3D     4A    5D     6 B
 
 
综 合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茁壮   废黜   笨拙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骨骼   烙饼   贿赂   格格不入   网络世界
C.玷污   砧板   毡幅   信手拈来   沾沾自喜
D.鞭笞   青苔   治理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2.  下列各词语中,不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间谍   喋喋不休    纱锭    露出破绽
B.谙习   万马齐暗    辨析    唯物辩证
C.辐射   幅员辽阔    圆梦    世外桃源
D.蜻蜓   山清水秀    松弛    风驰电掣
3.  对不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无聊(没有寄托)
       民不聊生(人民不想谈论生活)
       聊且(暂且这样)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B.明秀(明媚秀丽)
   明目张胆(公开大胆地做坏事)
   失明(失去光明)
   开宗明义(开头表明主要意思)
C.比配(相称相配)
   朋比为奸(互相依附互相勾结)
   比邻(近邻街坊)
   比肩接踵(肩膀相并脚跟相碰)
D.响应(回声相应)
   不同凡响(不同于平常的声音)
   响晴(晴朗无云)
   响遏行云(歌声高亢止住浮云)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官场上一干就是十五年,李向廉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
B. 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D.2002年NBA新秀状元姚明在1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第一次和全美观众见面,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又一名中国篮球队员在NBA粉墨登场了。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首诗          被认为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②成人世界里        已经没有真正生动的大自然。
③科学       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A.向来    几乎    到底
B.历来    几乎    终于
C.向来    简直    终于
D.历来    简直    到底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对WTO总是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B. 出席大会的除我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兄弟学校的代表也参加了大会。
C. 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D.中国足协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现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然后,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且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年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家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侵害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7.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情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隔膜”、“藩篱”形象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情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C.“隔膜”、“藩篱”贴切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8.第二段中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来困窘。
B.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9.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A.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科学和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10.下列的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全文侧重论述了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谢。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整套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春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春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有之执鞭,所欣慕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
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卑,不自满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鹰虽不仁,兔子不厄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  何子求绝之速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然则放心衅钟与


 D.  余虽为执鞭,所欣慕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13.     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其妻请去
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春出
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后夫自抑损
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言也
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1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贤及谦逊品格的一组是

①解左骖赎之,载归
②何子求绝之速也
③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④拥大盖,策驷马
⑤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⑥晏子荐以为大夫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明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回家遭到妻子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当他的驾车人,这毁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有关句子。(5分)

①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                             (2分)
②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译文:                             (3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青玉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作者写这首词时,因被弹劾去职,隐居上饶等地已经六年。   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妇女头上戴的各种装饰品。   阑珊:衡蔬,冷落。
①这首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
                                                    (2分)
②词的下阕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
    答:                                                    (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今年早春,我终于应安徽友人之邀,去了黄山。如此闻名遐迩、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黄山,我却是第一次登临。并不是没有机缘,而是我对游览辟为旅游区的山水,并不特别热衷。因为,这些去处大多过分人工化,破坏了原有的质朴和自然美,往往去后反而感到沮丧。特别是,我见到的大山也太多了,那多在荒僻的周边的山野莽林之中。那里的山川,常令我流连忘返,别后,又令我时时眷念。在我国,西南高原的巍峨的山,孕育出像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这样的浩浩大江。险峻的山,也仍然是在西南,如川藏滇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而绚丽的山,要算是西双版纳的山了,它的美主要是由于那神奇的植被——热带雨林。幽静而洁净的山,该是位于我国极北这地的大兴安岭。冬季冰封雪覆的皑皑群山中,生物几乎都蛰伏了,小河也沉默了。即使是生物繁衍成长的短暂的春、夏、秋季,植物悄悄而匆忙地开花、结实,野禽野兽也悄悄完成它们的恋爱、结合和生育子女。常听到的呦呦鹿鸣和啄木鸟宛如敲击木鱼的响声,反而增添了林地的寂寥。清澈的冷水河平缓地无声地流淌,没有浪花,偶尔有鱼掀起的涟漪,又很快平复了。
这次到黄山,黄山没有让我失望。皖南的早春,苍翠的群山,时而展现在丽日之下,时而阴掩于去幔雾帐里,时而浸润于霏霏细雨之中,无论晴朗或阴晦,无论澄澈明丽或绰经贸部溟蒙,山光水色,瞬息万变,无不宜人。黄山虽游人如织,山径林间并无遗弃物,实在难能可贵。旅游设施,如食宿处,如索道等,均较完善,管理当属上乘。黄山无疑是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是的,作为山岳来说,黄山是太完美了。重峦叠翠,绝壁峡谷,松柏蓊翠,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山径蜿蜒……应有尽有。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认为黄山归来就不必看岳了,它仍然不能取代我国众多的山岳。任何完善的事物,都不是唯一的、极致的,这亦如文学艺术。近来,常见一些极端的文字(不是广告,而是研究家的文章),推崇某一产品,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非此即彼,无出其右。我们何时不再极端了呢?君不见,曾几何时,有那么几出戏,就曾被推到过极致的顶峰之上,到了今日,哪怕有拔九鼎之力,也无计再让它占领舞台了。即使是经典传世之作,也仍不能是唯一的。如唐代仅有李杜的,而没有同时代的璀璨群星般的众多诗人的诗篇,那作为历史的盛唐时代也将要逊色多了。所以,我以为,黄山虽好,归来倒是一定要看岳的,仅我国美好的山水风景点,就不可胜数,在广袤的土地上,不是孤峰独秀,而是群峰并立。

19.     文中说“这次到黄山,黄山没有让我失望。”黄山没有让作者失望,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①黄山□□□□□□□□□□□□;
   ②黄山□□□□□□□□□□□□;
   ③黄山□□□□□□□□□□□□;

20.     分析第一段画线的句子的写法及其作用。(2分)
 
21.     这篇文章一反“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而提出了“黄山归来要看岳”,作者的意图是要说明什么?(6分)
答:①                                      ;
  ②                                    ;
  ③                                    ;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黄山归来不看岳”与“黄山归来要看岳”的看法不同,而两个“岳”的内涵则相同。
B.作者认为旅游区的山水过分人工化,而令人流连忘返而又时时眷念的是那些多在荒僻的周边的山,它们各自有其特点:巍峨、险峻、绚丽、幽静洁净,等等。
C.作者指出,如果没有璀璨群星般的其他众多的诗人,而只有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那么唐代诗坛就会大为逊色。
D.作者从黄山的虽完美而非唯一,联想到近来的文学评论,十年浩劫的“样板戏”,以及古代的唐诗,既拓宽了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E.这篇文章写游黄山,后面有感而发,阐述了一些颇为深刻的道理,定法与王安古石的《游褒禅山记》非常相似。

六、(12分)
2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两题(4分)
    ①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不少,②父母、爷爷奶奶全围着一个宝贝转,③言听计从百依百顺。④孩子吵着要什么,⑤长辈总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什么;⑥父母给他最好的东西吃,⑦他也吃得心安理得,⑧从不懂得同长辈分享,⑨这样,自上便培养孩子的利己性格。⑩这是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盲区。
(1)用词不当,应当个性的两处是
a.(只填序号)                     
改为:                           
b.(只填序号)                     
改为:                           
(2)用词赘余,应当删去的两处是
a.(只填序号)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