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

发布时间:2016-11-17
字体大小:
分享:

摘要: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蒋介石急调北宁县华北剿总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于10月10日至15日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但未能突破解放军的阵地。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蒋介石急调北宁县华北“剿总”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于10月10日至15日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但未能突破解放军的阵地。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市发起攻击,15日攻克,全歼守敌,俘敌10万余人。17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剿共”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主力于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将第九兵团包围,经两天激战,歼10万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近15万人。此役历时52夭,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部队“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