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考(甲级)考试申论真题解读
2011年吉林(甲级)申论考试,从主题来看,是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时政要点的。材料体现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内容来更好地把握这次考试的主题,并进一步理解和作答好相应的题目。
(一)主题:城市建设要提高人民幸福感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的成功举办,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口号成为人们热议以及政府关注的对象。城市究竟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遵照什么样的理念来建设,也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
显然,2011年吉林(甲级)申论考试也是高度关注了这一点。前两段材料是从关注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的角度来谈城市建设,第三部分材料,虽然是从文化保护的层面看待当前的城市建设,但由于文化古迹的保护,归根到底仍然是为了生活于其间的百姓更好地去享用它们,所以这一部分材料仍然可以和前两部分材料归入到同一个主题下,即城市建设要提高人民幸福感。
(二)主题关键词一:幸福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再到重庆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及至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们可以看出,让人民更幸福、建设“幸福中国”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之一。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今年吉林(甲级)申论考试密切联系时政热点,在前两部分材料,分别以广东和成都作为切入点,谈起了“幸福”这一话题。
其中,第一部分材料,主要是介绍广东绿道网的建设情况,包括意图设想、实施过程以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从内容要点上看,是非常完整的事例型材料,它几乎涉及到了一个热点事件所应包涵的所有方面,便于考生整体理解。这种偏重叙述性的材料,阅读难度也相对减小,它是考生作答第一题的重要参考。
第二部分材料,讲到了影响人民幸福感的因素。从材料内容来看,层次还是较为清晰的,提出了包括大型国际活动、城市资源建设、加强绿化等等在内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这部分材料,并不单单是纯粹的事实说教,还穿插了广东和成都的具体作法。这就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考生作答第二题的重要参考。
(三)主题关键词二:文化
这一关键词主要出现在第三部分材料。它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切入,谈了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文化古迹遭破坏的现实状况。
和前两部分资料的同时出现,实际上缩小了文化保护更宽泛的外延意义。也是提醒考生,在理解这一部分材料时,要结合前面的材料内容,把文化保护与提高人民幸福感、优化城市发展秩序相结合,这样理解就统一了材料的主题。
第三部分材料是作答第三题和第四题的重要参考。
二、解题思路
这次考试,题目的设置非常规范。四道大题,分别是极其典型的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以及文章论述题。而且题目的表述非常清晰、明确,减少了考生理解题目的难度,直接关注答案要点即可。
问题一:根据材料中广东绿道网建设,总结绿道网建设的经验和意义
要求分析合理,条例清晰,总结全面,字数在400字以内。(20分)
【解题思路】该题归纳概括题,要求考生总结广东省建设“绿道网”的主要经验并指出建设“绿道网”的意义所在。它包括两小问:经验,意义。侧重考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无论是经验还是意义,第一部分材料中都有相关内容,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归纳、概括、提炼材料中的要点,并连缀组合中完整的答案。
从作答要求看,“内容全面”,是它的首要要求。考生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答案要点集中体现在第一部分材料,所以,考生在提炼要点是,要仔细,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点。“观点明确”,则是要去考生在作答时,主要观点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说,最重要的答案要点,无论是在结构安排上还是语言表述上,都要突出、鲜明,能够让阅卷者一眼抓到你的思考逻辑。相对来说,这一点是难度稍大的。“条理清晰”,重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将答案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层次分明地写出来的能力,它是相对较为次要的要求。第一题还是较为好答。考生可能存在答案要点不全的问题,但不应出现不会答的现象。
问题二:结合材料中广东和成都上榜幸福城,分析影响幸福城的主要因素。(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例清晰,字数在300字以内。
【解题思路】该题属于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以广州、成都等上榜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入选幸福城市的重要因素。这道题从作答任务到参考材料都非常明确。考生只需围绕第二部分材料,找出其中提到的影响人民幸福感的因素即可。
由于它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势必要对材料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挖掘。考生要在整体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一些特殊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认识。
对于这道题来说,“条理清晰”是重要的作答要求。答案的条理不清晰就说明考生的思路不清晰,也就进一步说明考生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因此,考生在作答这道题时,要格外注意一下答案组织的结构以及要点的层次安排。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这道题难度有所提升,但答案的要点较为集中。
问题三:如果你是某市文物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对保护城市历史记忆有什么可行的实施建议,字数在400字以内。(25分)
【解题思路】该题属于提出对策题,要求考生以某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就保护城市文化记忆提出具体建议。
给定材料的第三部分,是考生作答此题的重要参考。提出对策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反面事例中体悟教训,也可以从正面观点中提取经验,这是基本的作答方向。但无论是哪种方式,认真阅读相关的给定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都是必经的一步。相对来说,这道题考生不至于没话说,但答出全部的答案要点,也不是十分的容易。
问题四:以“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要求:内容中心明确、表达顺畅。(35分)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以“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为题,考生不能另立题目。
从题目来看,考生可以写成侧重分析的评论型文章,或者是侧重对策的策论文。选择前者,考生就要从分析“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的原因以及意义入手;如果是后者,考生应该以“如何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为写作重点。
但无论选择哪种文章形式,在具体的行文中,考生都应找到“幸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否则,一篇文章分别论述两个没有关联的中心,肯定是不妥的。二者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要看材料。从给出的三部分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幸福”还是“文化”,都涉及到“城市”,因此,这可以作为考生写作的切入点,把题目中的“幸福落地”和“文化生根”都落脚在“城市发展”或者“城市建设”的框架内,这就找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抓到这一点,考生的作答方向就会很明确。
但提醒考生注意,一篇好的申论文章一定是结构层次、错落有致的。文章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各部分内容安排合理。具体来说,开头入题要快,结尾收题要简。大量的笔墨要花在中间的论述部分。此外,在中间的论述中,要层次清晰,考生在写之前需想好准备写几个分论点、各分论点怎么去论述、每个分论点大概有多长的篇幅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如此才能够避免在结构以及内容上出现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