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党员干部冲在前面 ——广西罗城民族村救灾记
发布时间:2016-12-14
字体大小:
摘要:
新华社南宁7月7日电(记者 黄浩铭)拿着当地政府分发的大米、食用油、衣服以及被铺,广西罗城县纳翁乡民族村的瑶族群众盘秀美流下了眼泪。伤心的是多年积蓄建成的房子被洪水推平,感谢的是政府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送来了物资,解了燃眉之急。 4日中午,在一场罕见的山洪中,纳翁乡民族村的7栋房子被冲垮,
新华社南宁7月7日电(记者 黄浩铭)拿着当地政府分发的大米、食用油、衣服以及被铺,广西罗城县纳翁乡民族村的瑶族群众盘秀美流下了眼泪。伤心的是多年积蓄建成的房子被洪水推平,感谢的是政府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送来了物资,解了燃眉之急。
4日中午,在一场罕见的山洪中,纳翁乡民族村的7栋房子被冲垮,一人被洪水冲走至今下落不明,全村700多名群众受灾。
洪水来得毫无征兆,村旁小溪的水位5分钟内上涨了近4米,洪水夹带着的石头撞击河岸的声音犹如响雷,大量的石头和泥沙涌进村民家中。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村民李凤保,他马上打电话给村党支部书记欧必胜,刚挂电话,村里的电力和通信就中断了。
欧必胜接到电话后从1公里外的村委会赶往受灾点,但洪水早已将道路淹没,在道路一边的他大声呼喊着群众往山上避险,同时组织14名党员和村干部,绕过背后的山头前往受灾点帮助群众撤离。
这时靠近河边的房屋开始倒塌,一名来不及撤离的老人在家中二楼呼救,但无情的洪水很快就把楼房冲垮,老人落入湍急的水流,瞬间不见踪影。
在乡政府驻地,还没摸清楚情况的乡党委书记韦玲心急如焚,接到电话后20分钟,她和9名党员干部组成应急小分队,带上简单的救援工具,赶往民族村。
民族村离乡政府驻地23公里,平时开车只需要半个小时,道路塌方损坏,汽车无法通行,大家只能通过已经被洪水冲得摇摇晃晃的铁索桥赶往受灾点。
经过近4个小时的山路跋涉,应急小分队到达民族村,发现受灾点已被洪水一分为二,连接两岸的漫水桥已被冲垮,原来的农田变成了河床。
在安置好这一侧的群众后,应急小分队想到对岸救灾,无奈河水湍急,无法渡河。天已入黑,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韦玲安排部分党员干部用手电筒示意对岸的群众往山上撤离,同时将人员分为三组,轮流观察水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险情。
5日上午,洪水仍未消退,通信仍旧中断,韦玲带着几名队员回到乡政府向上级求援。另外一组人在老党员韦盛积的带领下绑着绳子强渡对岸,在党员和村干部的帮助下,迅速统计好初步灾情。在一座山上寻找到手机信号后,韦盛积通过短信向上级汇报。
县里在获悉灾情后,连夜组织民政部门备好救灾物资,6日一大早就把物资送到了乡里。
由于道路中断,物资运往民族村的过程十分艰难,乡里组织了20多名党员干部搬运物资,沿线7个村屯的群众闻讯后纷纷前来帮忙,接力运送。在通往民族村受灾点的必经之路上,群众凑了几十块木板,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把一条被洪水冲得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重新铺好,抢通了救援通道。原本预计一天的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中午时分物资就已到达民族村。
拿到首批物资后,受灾群众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6日,罗城县委主要领导率领交通、水利、公路等部门的负责人前往纳翁乡现场办公,要求尽快修通水毁基础设施,帮助灾民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