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张效房
发布时间:2016-12-05
字体大小:
摘要:
二七区是全国唯一的爱心城区,连续两年涌现出胡佩兰、陇海大院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省入选中国最美家庭的4个家庭两个来自二七……二七区正成为道德高地、温暖之城。 今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张效房获得最美医生称号。他是病人眼中的好医生,70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如今96岁高
二七区是全国唯一的“爱心城区”,连续两年涌现出胡佩兰、陇海大院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省入选“中国最美家庭”的4个家庭两个来自二七……二七区正成为道德高地、温暖之城。
今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张效房获得“最美医生”称号。他是病人眼中的好医生,70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如今96岁高龄,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坐诊、查房。他是护士眼中难管的病人,手术过后两天就偷偷跑去门诊为病人看病。
在“寻找最美医生”颁奖现场,主持人问他什么样的大夫是最好的大夫?他说:“非常简单,病人说是好大夫,那就是好大夫。
”
他就是眼科专家张效房,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带头人,推动中国眼科医学走向世界。
96岁医生获“最美医生”称号
3月14日晚,“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张效房等10位医生获得“最美医生”称号。
去年12月,中央电视台启动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旨在推选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道德引领、彰显时代精神的“最美医生”和“特别关注医生”各10名。
张效房1945年毕业于前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至今仍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园地辛勤耕耘。曾获光荣称号14项,包括全国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优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美国眼科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以及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等。
受父亲影响 从小就励志做一名医生
1920年,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励志做一名医生。1939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录取,并选择眼科学。6年的辛苦学习,1945年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那个年代,沙眼的发病率极高,是致盲首因,如果治疗恰当,完全可以避免失明。于是,他和同事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到农村,为老百姓治疗眼病。
那时候,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工人眼外伤导致失明的情况非常普遍,张效房决心要攻克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有36项发明,他所设计的方格定位等方法被称为“张效房法”,在全国推广,并被认为是我国对世界眼科学的一大贡献。
如今96岁了,出门诊对他来说仍是头等大事,在面对一些慕名而来但没有挂上号的患者时,他常常忘记自己的年龄,加班加点,一口水都顾不上喝,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姿势,精力高度集中。患者常常挤满了诊室,而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其实是做了十几次手术的癌症患者。
他是共做过十几次手术的癌症患者
张效房的身体状况牵挂着周围许多人的心,看起来铁打的他,其实已经做了十几次手术:肾脏摘除、脑部支架、胸部肿瘤等。每次他都以超越常人的豁达度过危险,同事们都笑他越做越勇敢。
有一次到美国开会回来,他感觉到头疼,下了飞机没有回家直接来到医院,当时脑子就做了搭桥手术,可这样他也没有闲下来,手术后没多久就回到医院上班。
正是这次手术,让他留下了后遗症,导致了他的听力有所受损。从那以后,面对病人时,他都会歉意地表示让对方说话大点声。
在最危险的一次肾脏手术前,他唯一想到的是把毕生积攒的120万元钱捐出来,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年轻的医生们。他说当时是肾癌,谁知道会怎么样,还能活多久,早一点捐了还能帮助大家。
幸运的是,那次手术他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让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宝贵,在那之后,几乎每个白天他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后继续修改论文,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义务担任了《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的主编,每篇文稿他都倾注很多心血,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是他一生执着于眼科医学的见证,每天晚上改文章都要到凌晨两点。
张效房说:“人生嘛,最后都有归宿,不过早一点晚一点就是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作出最大的贡献,我觉得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我没有老想着我多大年龄了怎么样怎么样,我只是想着尽量地活下去,尽量地学习,尽我的所能来工作。”
在医生和病人之间 他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张效房每次住院都是在自己所工作的医院,他是医院里最德高望重的医生,但他从来不接受医院的特殊安排。为他治病的同事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住院的时候,他只说了一个要求,给他一个能写能看的小桌子就行。
从那时起,和别的病房不同,张效房的病房里会多出一张桌子,不管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他在桌子前专注工作的身影。
低调随和是张效房给周围人的印象,而在护士眼中他却是最难管的病人。“他在住院的时候会去查房,有时候也会到门诊去坐一坐诊,如果几天不工作,他就会着急。他虽然是我们的病人,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医生是最难管的病人。”护士说道。
有次因为结肠息肉住院治疗,刚过两天,张效房就坐不住了,把病号服换上白大褂,又出现在眼科病房区。不仅如此,他还按照之前的课程安排,给学生义务讲座,他讲课非常受欢迎,两个多小时不喝水不休息侃侃而谈,以至于大家都忘了这是一位已经96岁高龄的老人。
他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经常外出会诊、讲座、手术演示,但是他每次都会事先声明“不要任何馈赠,不收任何报酬”。
因为他在眼科医学界的影响力,这几年这样的义务讲座邀请越来越多,就算再累,他也从来不拒绝,他说:“我也像他们一样,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对他们很有感情,只要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我就很愿意做这些事情。”
学生心中的“工作狂” 孩子眼中的要强父亲
提起张效房,他的一个学生说道,年轻时他就是个工作狂,一天到晚都在医院,过年时到了12点还要查房。如今96岁了,他工作狂的本色依然不改。
今年70岁的张金嵩,1968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78年成为张效房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以后,被大家称为张效房的“大弟子”。
他从郑大一附院眼科主任位子上退休后,还继续在医院坐诊。他说自己的老师还在给病人看病呢,自己怎么好意思偷懒。
谈起对老师的印象,张金嵩说:“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而他也正将这种作风一步步传承。
张效房的老伴去世多年,在儿子眼中他是一位非常要强的父亲。虽然这么大年纪,但对生活满怀希望,病人找他咨询问题、加班,他都没有任何怨言,他生活得很充实,认为生活很有劲头。每天坚持走路上班,从不让别人扶别人送。
当问到长寿秘诀时,张效房笑着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思想比较简单,我只想着怎么把眼睛治好,怎么改进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疗效。病人好了,病人高兴,我也高兴。”